一、名词解释
1、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或知识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5、精细加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之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
7、思维与想象: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9、功能固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词频是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
12、图式: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13、语言产生:也叫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语言的生成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
14、电报式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弗罗金和罗德曼认为,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美国心理学家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称为电报式语言。
二、简答题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2、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也就是说,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效果最好。
3、简述遗忘发生的原因。
编码和提取失败;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
4、根据艾宾浩斯曲线,谈谈复习时应遵守的策略。
及时复习;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5、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
表象是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形象的认知过程。表象在思维中的主要作用: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6、想象有哪些功能?
① 预测和计划的功能。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时,可以通过想象预测活动的结果,从而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②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③代替的功能。当人们的某些需要无法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④生理调节的功能。想象可以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生物反馈技术就是基于想象与生理活动变化关系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方法。
7、什么是手段-目的分析,包括那些步骤?
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它的基本步骤包括:①确定事件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并找到能够缩小差距的步骤;②如果不能直接达到最终目标,就尝试找到子目标;③寻找达到子目标的方法,实现子目标;④尝试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
8、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过程。
(1)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精致性。(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和验证阶段。
9、简述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1)语言的特征:①语言的结构性。②语言的产生性。③语言的意义性。④语言的社会性。(2)语言的功能: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功能;交流和表达的功能;思维功能。
10、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力工具,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可以用一种更为经济的符号来表示了。
11、语言的产生包含哪几个阶段?
(1)构建阶段。确定要表达的思想,并从记忆和环境中选择信息,准备构建想要说的话。(2)转换阶段。运用规则将思想转换成句法、词汇和语音等不同层次的语言结构。(3)执行阶段。大脑要支配发音器官的肌肉,把音位表征转换为实际要说的声音。
三、论述题
1、试述加工水平理论和相关的实验证据。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克雷克与洛克哈特的加工水平理论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意义的分析。针对一个刺激的加工水平或深度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更深水平的加工水平比浅水平的加工产生更精细、更持久及更强烈的记忆痕迹。在证明加工水平理论的研究中,克雷克等人让被试完成不同水平的信息加工任务,但并不要求他们记忆。待任务完成后,出乎意料地对他们进行记忆测验。结果发现,之前的加工水平越深,随后的再认成绩也就越好,其中语义加工水平的成绩最好。这证明记忆痕迹是加工水平的函数,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2、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中,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含义和特点。
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信息输入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保留下来的过程。感觉记忆只停留在感官层面,保存时间大约为0.25-2妙,不加以注意则转瞬即逝;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是指保存时间少于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转站,这些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只有那些经过复述的信息才有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否则就会消失;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的保留下来。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其保存时间可达几年甚至终身。容量大和保存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3、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克服各种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1)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问题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问题比较明显,只需要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很多问题是比较隐蔽的,不易被人们发现。能否正确的提出问题会直接影响人们能否正确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2)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从而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分析问题的核心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将有助于提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法。(3)选择策略: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还要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能否提出合理的策略,一方面依赖于个体在该领域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合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依赖于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越灵活,能够提出的策略就越多。(4)检验策略:选择的策略是否可行,还必须通过执行策略加以检验,如果执行的结果达到了原来的要求和目标,说明解决方案是正确的,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执行的结果没有达到要求和目标,就说明原来的策略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解决者提出新的策略,再进行验证,直至达到目标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可能并不会有意识的一步步的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将整个的解题过程知觉为一个整体。
4、试述语言获得的阶段与语言获得的理论。
(1)语言获得的阶段:①咿呀学语阶段(6个月-1周岁):开始发出一些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音节。②单词语阶段(1-1.5周岁):开始使用只有一个音节的单词语。③电报语阶段(1.5 -2周岁):开始由两个或更多词语组成的电报体语言。④语言胜任阶段(2周岁后):开始学习掌握语法规则,并逐渐学会使用符合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子。(2)语言获得的理论:(1)后天学习论。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是后天模仿、学习强化和纠正的结果。①以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联系系统的形成和发展。②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通过强化方式,儿童就能逐渐掌握成人世界的通用语言。③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学习的角度阐述了语言获得的过程。婴儿的语言行为是以父母(或其他亲人)为楷模,向他们模仿学习而来的。(2)先天因素说。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他提出了一个语言能力获得的公式:最初的语言材料——语言获得装置——语法能力。乔姆斯基提出,人类生来具有一种能够对语言符号进行加工的装置,叫做“语言获得装置”(LAD)。有了这样一个装置,当个体发育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只需要少量的语言刺激,个体就能充分利用、自行变通,说出各种最基本的语句。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