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考核 电大 汉语专题 赤脚医生 优秀典型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 时间:2024-09-18 18:53

发布时间:2024-09-18 18:53

| 人浏览

【答案】《管理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管理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标准答案 (绪论、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
1、《汉谟拉比法典》 2、管理咨询制度 3、都江堰 4、商 5、孔子 6、工场手工业 7、管理 8、《制造业的哲学》 9、组织原则 沟通交流原则信息原则
二、选择题
1B 2A 3D 4A 5C 6B 7A 8C 9D 10C
三、名词解释
1、合伙企业(详见教材P.27)
合伙企业是十五世纪威尼斯企业组织的一种主要类型。合伙企业主要是为工商业公司设计和使用的,许多大公司是一种组织紧密的合伙企业。在这种合伙企业中,一个有着大量资本的人同一个或几个力量和资本较小的人合伙。合伙契约详细说明了一个合伙企业会维持多久。威尼斯的家族式合伙企业有时成为一种联合投资信托公司和控股公司。他所拥有的财物包括不动产、政府债券、商品和商业应收账款。拥有巨大权力和财富的家族式合伙企业常常能施加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
2、商鞅变法(详见教材P.45-46)
是商鞅(约前390-338,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秦国进行的一场政治经济改革。在法律上承认井田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的合法化,促进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解放了生产力;按军功授爵,取消旧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禁止弃农从商,鼓励开荒,任其所耕,不限多少,以增加封建国家收人,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对从事工商或闲懒贫困之人收入官府为奴;统一秦国度量衡,统一赋税。变法加强了中央管理,使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
3、《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详见教材P.75-76)
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哈尔西(Halsey.Frederick A,1856-1935)在管理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对工资和奖金制度有重要的贡献。1891年,他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宣读了该论文。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奖金方案:以工人目前的产量作为标准产量,以工人目前所花费的生产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工人如果提前完成了工作,则把所节省时间的收益按一定比率(约为正常工资率的1/3或1/2)发给工人作为奖金,其余归雇主。哈尔西认为自己的方案简单易行。工人基本工资有了保证。消除了平均主义。提高了的收益由工人和雇主共享,促进了劳资双方的积极性,减少了劳资纠纷。哈尔西的奖金方案在英、美等国曾经广泛采用,被当时誉为工资报酬制度的一种创新,他同泰勒的计件工资制一起成为以后多种工资方案的参考模式。
四、简答题
1、威尼斯兵工厂的主要管理经验(详见教材P.27)
威尼斯在1436年建立了政府的造船厂,即兵工厂。威尼斯的兵工厂后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占有陆地和水面面积60英亩,雇用一两千个工人。许多由于规模庞大而产生的问题(会计、材料排列、工人的纪律等)都有效率地解决了。政府与工厂的关系是控制与授权经营的关系。兵工厂的管理体现了互相制约和平衡。兵工厂虽然由三位正副厂长正式负责,但作为威尼斯元老院同兵工厂之间的联系环节的特派员也有很大的影响。元老院本身也常常直接管理或干预兵工厂的事务。特派员和厂长们主要从事于财务管理、采购和类似的职能,以致无法指挥实际的造船工作。造船厂中各个巨大的作业部门由工长和技术顾问来领导。政府给工厂下达明确的生产任务。工厂内部的管理已具有相当的水平。
威尼斯兵工厂在成品部件的编号和储存、安装舰只的装配线、人事管理、部件的标准化、会计控制、存货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积累了成型的管理经验。
2、万里长城工程建设中体现的管理特点(详见教材P.41)
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
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命令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时,役使40多万人把原来燕、赵、秦等国修筑的长城连接并加以扩建而成的。万里长城总长6000多公里,气势雄伟。长城建筑在地势险峻的山巅,工程复杂而浩大,而当时施工仅凭肩挑手抬,其困难可想而知。长城的建设,第一是有严谨的工程计划。对工程所需土石及人力、畜力、材料、联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环扣一环,使工期不至于延误。第二,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工程验收制度,如规定在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箭头碰墙而落,工程才算合格。否则返工重建。第三,有效的分工制。长城建设在事先确立走向前提下,分区、分段、分片同时展开,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步性,体现了有效的分工。
3、简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详见教材P.62-63)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主要就是工厂制度的建立。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正如恩格斯所说:"分工、动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的3个伟大的杠杆。"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使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工业企业的效率问题、控制问题、对企业中人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使当时的人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在市场中通过努力来获得高效率和最大的利润。
五、论述题
1、试述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详见教材P.33-34)
文艺复兴运动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第一,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科学得到发展,知识的地位上升;第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管理思想的发展。
2、试论亨利·汤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详见教材P.74)
亨利·汤(Towne.Henry,1844-1924)是美国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于1868年与人合伙创办耶尔-汤制造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达48年。他有多种管理方面的著作,在管理思想上和泰勒有着极为相似的认识,强调管理的重要性;支持并推广科学管理运动;提出了一种激励职工的收益分享制度。
(1)汤首先强调的是管理的重要性,认为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美国的企业界不重视管理,否认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工程师一般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只用纯技术的观点来考察问题,不关心企业的管理方面。1886年,汤发表了《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一文,强调指出管理的重要性,大声疾呼他的工程师同事们承认并努力来发展管理的科学。他认为"为了高效率地指挥一个企业,工厂管理与工程技术有着同样的重要性"。
(2)支持并推广科学管理运动。汤于1870年就开始系统地应用高效率的管理方法。1884年-1890年,他先后担任过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副会长和会长,此外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学会的领导成员之一。他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支持科学管理运动,提供宣传阵地,促进了该学会成员对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趣和支持。汤是科学管理运动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3)汤在著名论文《利益分享》中提出了一种激励职工的收益分享制度。在他之前也有人提出用利润分享的办法来缓和劳资矛盾,但他认为利润分享既不是一种公正的措施,也不是一种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一个部门职工努力节省下来的利润,会被另一些部门职工的失误所抵消,使得整个企业的利润减少或没有利润。他提议,为每一个工作单元或部门确定生产成本和定额,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表现,把赢利返还给他们。具体做法是:职工有一个最低保证工资,其定额由科学方法测定,每一部门超过定额而生产出来的收益,由职工和雇主各得一半。定额应保持三五年不变,以免降低工资,挫伤职工的积极性。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实际上是对作为刺激生产的手段(工资问题)这个重要课题进行了开创性实验,其重要性不亚于泰勒的时间和动作研究及成本分析等课题。

作业2标准答案(第四、五、六章)

一、填空题
1、提高劳动生产率 2、甘特图 3、心理革命 4、《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5、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 6、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 7、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8、芝加哥 9、人际关系学说 10、非正式组织 11、自我实现人
二、选择题
1B 2B 3B 4A 5B 6D 7A 8B 9D 10C
三、名词解释
1、甘特图
甘特特别出名的原因是他发明了甘特图,最早他绘制了一种日平衡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展成为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在图中,平面图的横轴按比例划分为小时数、天数、周数,先把工作任务的计划完成时间用横线或横条画出,再把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用横线或横条画在计划完成情况线之下。甘特图有的按机器分,有的按工序分,有的还用作比较费用预算和实际支出。图表内用线条、数字、文字、代号等来表示所需的时间、实际产量、计划开工和完成的时间等不同的内容。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计划评审法、关键线路法等。
2、(法约尔)管理的定义(详见教材P.109)
"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3、霍桑试验(详见教材P.143)
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城郊的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一系列试验。霍桑工厂是一家拥有25000名工人的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仍有强烈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也很不理想。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在192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多种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学在以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
四、简答题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详见教材P.125-126)
概括地说,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有:
(1)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员。组织是决定某种目的(或计划)需要一些什么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分成一些能分配给各个人的小组。必须用一种冷静的、超然的态度来对待组织设置问题,必须没有任何倾向性地确定各项组织机构,然后再采取步骤为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员。
(2)一个最高的主管或一个人管理的原则。即不要用委员会来进行管理。因为委员会机构不可避免地具有行动迟缓、笨重累赘、铺张浪费、效率低下等特点,而且不易同其他机构合作。
(3)统一指挥。如果违背这条原则必然会引起的混乱、效率低下和无人负责。
(4)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古利克和厄威克一方面坚持"由一个最高主管承担管理职责"的原则,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由于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工作量的增加,高级主管人员需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和专业人员来协助他。因此,他们主张加强和增加职能部门或参谋部门。除了专业参谋以外,还需增加一般参谋,以便帮助最高主管人员承担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些中心职责,他们不以自己的身份,而只是作为上级的代表来指挥,而且只限于上级决定的范围之内。
(5)工作部门化原则。组织中的各项工作分配给各个部门,可依据以下四种分类方法:①依据组织的目标来实行部门化,使各个部门的划分和建立有利于实现组织的统一目标和完成共同的任务。②依据作业来实行部门化,以便在同一部门中从事相同的作业或使用相同的设备。③依据所服务或涉及的人或事来实行部门化。④依据地区来实行部门化。在实行部门化时,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率以及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第一级的部门化,可能按照地区标准;第二级的部门化,可能按照作业标准或其他标准;第三级的部门化,再按照具体情况选择划分的标准。
(6)授权原则。领导者要能够把某些职权授予下级人员。缺乏恰当授权的勇气和正确地进行授权的能力,是组织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授权,是高级专管人员进行有效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7)责权相符原则。只把责任加在某些管理人员身上是不适宜的,要把相应的权力赋予他,在各级管理人员中责和权都是相称和明确的。各级管理人员的责和权都必须相称和明确。被授予权力的人,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方面,包括对下级的工作承担全部个人责任。
(8)控制幅度原则。这项原则的精神实质是,一个主管人员直属的下级人员的人数应有一定的限度。这同心理学中所讲的注意幅度有关。如果说下级人员的人数以算术级数增加,则需要上级主管注意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排列和组合会以几何级数增加。古利克没有对直属下级的人数做硬性规定,而是试图确定一些能达到最佳控制幅度的因素。古利克十分强调:上级人员的个人特质、他同直属下级在地理上的距离、他的直属下级所执行任务的性质以及组织的稳定程度等因素。
2、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详见教材P.135-136)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 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行为科学的产生是生产力和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1)行为科学产生的政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全新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矛盾激化,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一度出现高潮,这是行为科学产生的政治背景。
(2)行为科学产生的经济背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得企业主感到单纯用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利润。有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这就为行为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3)行为科学产生的人文背景。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泰罗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思考:反思的结果是,在经济学方面,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为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在管理学方面对人的研究,梅奥开辟了行为研究的方向。行为科学就在大萧条中的霍桑实验后开始兴旺起来了。
3、试论梅奥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
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管理学家,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是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奠基人。先后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工业中的团体压力》等著作。梅奥在早期的研究中就发现,工人的问题不能用任何一种单独的因素来解释,必须在"总体情况的心理学"中来探讨。梅奥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来看待。他在1926年进入哈佛大学从事工业研究,不久就参加了霍桑试验,并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总结了霍桑试验前一阶段的工作。以后,他又断续地进行这项试验,并于1945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概括霍桑试验的成果,认为解释霍桑实验秘密的关键因素是小组精神状态的一种巨大变化。
依据霍桑试验的材料,得出以下三点主要的结论:第一,职工是"社会人"。第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第三,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三条可以说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学在以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科学管理的目的。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的原则。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提高工人素质)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高度统一起来)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身上。
(3)作业管理。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分为:①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来,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适合于他,就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他经过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别不是在智能,而是在意志上的差异。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作业而又努力工作的人,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是一些体力和智力超过常人的"超人"。
②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作业条件。
③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它包括三部分: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给报酬,通常是正常工资的125%,以表示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为正常工资的80%,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将被解雇。"把钱给人而不是职位",即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支付。这样做的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的现象,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4)组织管理。
①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拟订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执行的职能由工作现场的工人和工长从事,他们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泰勒把这种职能的分工作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②职能工长制。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在泰勒看来,一位"全面"的工长应该具备九种品质:智能;教育;专门的或者技术的知识,手脚灵巧和有力气;机智老练;有干劲;刚毅不屈;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身体健康。要找到一个具备上述三种品质的人并不太困难,但要找到一个能具备上述七或八种品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泰勒设计出8个职能工长,来代替原来的一个职能工长。这8个工长,4个(工作命令工长、工时成本工长、工作程序工长、纪律工长)在计划部门,4个(工作分派工长、速度工长、修理工长、检验工长)在车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没有得到推广。但是泰勒的职能管理思想,是把总经理的权力交给低一级的专业管理人员承担的一种分权的尝试,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启发和思路。
③例外原则。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也就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比如有关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例外原则是泰勒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它至今仍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
(5)心理革命。泰勒认为,真正的科学管理和只追求效率的一阵风式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雇主和工人之间都必须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双方把注意力从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转向增加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
2、试述韦伯的理想官僚组织模式(详见教材P.121)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理想的行政集权组织的主要特点如下:
(1)有确定的组织目标。人员的一切活动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2)明确的分工。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3)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每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4)人员的考评和教育。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评和教育训练来进行。
(5)职业管理人员。管理者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6)遵守规则和纪律。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7)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是最符合理性原则的,其效率是最高的,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它组织形式。而且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各种管理形式和大型的组织,包括企业、教会、学校、国家机构、军队和各种的团体。

作业3标准答案(第七、八、九章)

一、填空题
1、《人类动机理论》 2、埃德加·沙因 3、非正式组织 4、社会关系计量学 5、对人的关心 6、"最好的" 7、发言人 8、计划 9、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二、选择题
1A 2B 3D 4A 5D 6D 7D 8A 9A 10A
三、名词解释
1、Y理论(详见教材P.166-16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一种人性假说理论。麦格雷戈把Y理论叫做"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核心观点是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的,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是由于他们在组织内的经历和遭遇所造成的,人并非是生性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惟一方法,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能接受,而且能承担责任。不是少数人,而是大多数人都具有相当高的用以解决组织上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企业管理当局应当负责把企业生产的各项要素组织起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的个人目标而努力。
2、管理方格理论(详见教材P.203)
美国行为科学家布莱克等人在1964年提出的领导行为理论,认为企业中的领导方式,存在着"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种不同的组合,横坐标表示领导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他们提出的管理方格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在企业领导中趋于极端的方式。
3、突变理论(详见教材P.228-229)
突变论是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自本世纪70年代创立以来,十数年间获得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突变"一词,法文原意是"灾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突变论的主要特点是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突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
四、简答题
1、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详见教材P.160-161)
马斯洛于1943年和1954 年先后发表了《人类动机理论》和《动机和人》两部著作,阐述了他的需要理论。马斯洛也认为,人有各类需要,人的行为过程就是需要满足的过程。
(1)人类需要是有层次的。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即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这些需要的层次并不都是一定按这个顺序,有时候人的需要是模糊不清的,对某种需要表现的强度也不一样,需要因人而异。
(3)人们一般按照这个等级系列从低级到高级地来追求各项需要的满足。
(4)一般讲来,只有在较低级别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以后,较高级别的需要才会发展起来,起推动作用。但当较低级别的需要受到威胁时,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5)人的需要还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同年龄和地位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
2、权变管理理论在组织结构方面的观点(详见教材P.196-197)
权变管理理论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各种观点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式系统",是一个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系统。为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做进一步的研究,他们把企业分成一些不同的结构模型,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伍德沃德分类法
英国女管理学家伍德沃德认为,每一种有着类似的目的和类似的工艺技术复杂程度的生产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组织模型和管理原则。她按照生产系统的工艺技术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程度,把企业分为单件和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伴有单件生产、大批量和大量生产、大批量生产伴有流水生产、流水生产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再结合其他的目标,可以把企业归纳为三种类型:
①单件和小批量生产。它主要就顾客的"订货"或"定做"的产品进行生产。
②大批量和大量生产。其产品大部分是标准化或统一的。只在最终外形上有些变化。
③长期的流水作业生产。它所生产的标准产品是通过预先规定的工艺程序制造出来的。
把企业分成这样三类,就可以不必对各个企业所用工艺技术的渐进性进行比较,集中考察企业以下的一些组织特点:管理的层次、管理幅度、管理人员同其他人员的比例等。
(2)皮尤等人的分类法
英国管理学家皮尤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英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不能采用单一的行政组织类型,而必须以可衡量并能够得到资料的一些结构上的变数来对企业组织进行分类。按结构变数把企业划分的七种类型即工作流程一行政组织型、人员一行政组织型、含蓄结构型、完全的行政组织型、前工作流程一行政组织型、萌芽状态的工作流程一行政组织型和萌芽状态的完全行政组织型。
(3)劳伦斯等人的分类法
劳伦斯等人的分类法强调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用"分化"这个词来表示一个企业适应于外部环境而划分为各个小单位的程度;用"整体化"这个词来表示企业中各个小单位的协作或工作的统一。他们选了在稳定和变化情况上各不相同的三类环境进行分析比较:第一类环境是高度稳定和变化较少的。第二类环境的稳定程度是中等的。第三类环境是很不稳定而变化极快的。他们对这三类工业中大量的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都是整体化的途径适应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企业。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组织设计。不但不同的工业部门和不同的企业,即使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都要因时、因地制宜,设计出不同的组织结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4)赫里格尔等人的分类法
赫里格尔等人依据企业的外界环境和工艺技术两个方面的因素,把企业分成四类模型:第一类市场条件等外界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第二类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较快、内部产品品种较多、但工艺技术上差别不大的企业;第三类是市场条件等外界环境因素较为稳定、产品品种较简单、工艺技术较稳定的企业;第四类是外界环境因素十分稳定而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
3、简述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详见教材P.230-231)
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现代管理理论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它们可概括如下一些方面。
(1)强调系统化。系统化就要求人们要认识到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现代管理论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
(2)重视人的因素。人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的,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管人。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也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集体,这个集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
(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样以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强信息工作。现代管理理论强调通讯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如何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以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成为现代管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
(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现代管理理论来自众多的人们的实践,把实践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不断发展。
(8)强调"预见"能力。社会是迅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现代管理论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以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9)强调不断创新。管理就是创新。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变革,从而使组织更加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10)强调权力集中。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现代管理论认为组织中的权力应趋向于集中。管理者通过有效的集权,把组织管理统一化,以达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的目的。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期望理论的应用价值(详见教材P.183-184)
标准答案:
(1)尽管期望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内部心理过程,但这一理论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活动中经常得到运用并升华。如北美企业(美国柴泰克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措施中,运用"工作改进系统",把重点放在职工内部心理过程和参与改进工作,通过这种持续改进来获得长期的绩效;拉丁美洲企业(巴西的桑托斯建筑公司)运用"亲近式"的管理方法,通过分析职员的内部心理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企业与职员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斯堪的纳维亚式"的管理思想也注重对职员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如瑞典1985年开始实行的"领导、组织和参与"综合规划,重点是强调丛职员的心理过程轨迹出发,激励职员参与企业管理。
(2)联系实际论述。(可联系企业或者自己的教学过程)
2、论述造成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这一现象的原因(详见教材P.229-230)
标准答案:孔茨在他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中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它们是:
1.语义上的混乱。在管理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语义混乱现象。如"管理"一词,多数人都同意是指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道去完成工作。但这里说的"别人"是指正式组织中的人,还是所有群体活动中的人,就有不同的解释了。
2.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这样,就降低了管理理论的科学价值,不能对实际管理人员起指导作用。
3.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先验而加以抛弃。比如法约尔、厄威克、古利克等人将管理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分析和见解,却被人认为是先验的假设而加以抛弃,这只会造成管理学理论上的混乱。
4.曲解和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当代的某些管理学者往往把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加以曲解,认为只不过是老生常谈而予以抛弃,然后提出一些貌似不同的"新"原则。其实,这些"新"原则正是前人早已发现的基本原则,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述出来而已。
5.管理大师缺乏沟通。在本世纪早期从事管理理论的研究和著述的,都是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员。而从5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是高等学府中受过专门训练但却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人。这有点像医学院中教外科学的教授,却从来不曾给病人做过外科手术,于是难免造成混乱,并失去实际管理人员的信任。

作业4标准答案(第十、十一、十二章)

一、填空题
1、法约尔 2、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3、管理人 4、日本经济的腾飞 5、托马斯·彼得斯 6、知识共享知识更新 7、改善心智模式 8、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 9、内激励
二、选择题
1D 2C 3C 4C 5D 6A 7B 8D 9D 10C
三、名词解释
1、管理过程学派(详见教材P.238)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学习型组织(详见教材P.304)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指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化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3、文化管理
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
四、简答题
1、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详见教材P.279-280)
企业文化的功能就是企业文化的性能与作用,也就是企业文化发生作用的能力,即企业这一系统在企业文化导向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及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企业员工同心协力,自觉的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
(2)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指的是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以及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3)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
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与社会和谐统一。
(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刺激,使个体产生出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力量。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是企业文化对文化行为主体能够产生激发、动员、鼓励和推动作用。这种文化功能作用的结果,往往可以起着某种放大(或缩小)的作用,使行为产生更剧烈、明显的效果。
(5)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的约束有两种:一种是硬约束,如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责任制度等;另一种是软约束,即企业文化的无形约束,
(6)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的作用可以向外辐射,对企业周围的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发挥辐射作用,而且还会通过企业文化力形象对企业外部以及社会发挥辐射作用。
2、简述科特的管理新规则(详见教材P.298)
科特将美国经济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860年到-1930年,这个阶段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美国大企业快速增长的阶段。在此阶段中:美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美国大多数大公司都是在这一阶段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二是美国在这一阶段的发明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50年发明的数量。
第二个阶段是从1929年"黑色的星期二"开始的。大萧条的发生,摧毁了人们对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信任,凯恩斯的经济学第一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二战后,国际形势给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得美国经济和大公司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3海湾石油生产国第一次大幅度和统一地提高石油的价格,使得西方世界发生了一次极大的能源危机,它标志着战后美国经济统治时代的结束,开始了真正的全球化的经济时代。
可以说,美国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阶段是深受政府行为的影响,而进入第三阶段却是一个全球化竞争的阶段。
科特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再按原先的管理规则,而是应该遵守一种新的规则,这种规则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的特征基础上的。因此,现在企业的应变能力,对能否取得成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切都需要有强而有力的领导。
3、简述管理国际化的成因(详见教材P.346-348)
1、经济因素
(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具体体现在: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生活国际化。
(2)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而有力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3)全球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迅速发展。为了在全球经济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地位,跨国公司通过进行全球并购和企业重组建立超国家的大型和巨型全球企业。这种全球型企业的数量在21世纪会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技术与技能密集型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数量也将剧增。
2、技术因素
(1)国际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构造。
(2)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3、政治和法律因素
(1)环保意识的增强。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五、论述题
1、论述哈罗德·孔茨的主要管理思想(详见教材P.242-243)
标准答案:
哈罗德·孔茨是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的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他非常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孔茨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5项。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职能而是有效地应用了这5种职能的结果。(1)计划。计划是5项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它涉及到的问题是如何在未来的各种行为过程中作出抉择,其他的4种管理职能都必须反映计划职能的要求。计划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目的和任务、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2)组织。组织职能的目的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以便人们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有效地工作,组织结构必须反映企业的目标、计划、管理人员可利用的职权以及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以及伦理的条件)。组织中的授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孔茨认为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孔茨的组织工作的原则有15条: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管理制度原则、分级原则、授权原则、职责绝对原则、权力和责任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权管理层次原则、分工原则、职能明确原则、检查部门和业务部门分设原则、平衡原则、灵活原则、便于领导原则。(3)人事。人事职能包括选择、雇佣、考评、储备、培养和其他一些有关职工的工作。(4)指挥。指挥就是引导下级人员有效地领悟和出色地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因此,要理解指挥的性质,首先要考察企业的目标和人的性质。(5)控制。控制的职能就是按照计划的标准衡量计划完成的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2、论述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详见教材P.330-333)
标准答案:
(1)管理理念的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②自主化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③自我管理。是指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咯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④能人管理,就是要发现大批有能力的人才,并且要让能人管理好自己。⑤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
(2)管理形态的知识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需要新的企业管理形态。企业管理将进入知识管理阶段。而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其管理的特点将更加注重企业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企业人才、企业创新、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将知识和信息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将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管理。
(3)管理组织的虚拟化。企业的组织模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等级制、职能制、分权制,最后进化到当代的虚拟制。虚拟企业是一种典型的动态联盟形式,它变传统的集权式组织结构为开放式网络组织结构,企业由"公司制"变为"联邦制",以各种方式借以外力来进行整合,进而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
(4)管理手段和设施的网络化。网络管理同传统管理无论从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时间和空间、管理内和形式,管理方式和手段、管理观念和文化、管理目标和使命等方面都发生了大跨度的变化。网络化管理要求在管理中:①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柔性化和科学化;②要建立数字管理应用系统和扁平化管理结构;③要强化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5)管理文化的全球化。在管理文化上,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这种趋势在21世纪将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明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要求企业尤其是企业的领导人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层面的沟通与交流,以企业共同价值来凝聚广大员工的人气,只有这样的企业才真正是全球化的企业。

答案有错

上一篇:《管理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