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08 21:03

发布时间:2024-09-08 21:03

| 人浏览

【答案】《公共政策概论》网考复习题之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是(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5、(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 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选择

C. 共识 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的失效。

A.终结状态 B.特殊状态

C.正常状态 D.起始状态

14、(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

A.对策模型 B.互动模型

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 )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A. 利益 B. 事实

C. 价值 D. 可行性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A. 理智 B. 理性

C. 情感 D.有限理性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 B. 方案

C. 结果 D. 结论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 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纳马拉   D.贝塔朗菲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C.发展型 D.综合型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A.社会问题  B.公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31、(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32、公共利益是公众(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  

C.独享  D.共同创造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实用主义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层次性 D、系统性

37.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 )。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个人 D.组织或机构

3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 )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B.是从属关系

C.是隶属关系

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39. 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上是体现在( )的身上。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国务院各部门

C.全国政协 D. 中国社科院

4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认同与内化。

A.服从B.拥护C.赞同D.质疑

41.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 )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A.权威性 B.合理性

C.正当性 D.合法性

42.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A.个别 B.联系

C.交叉 D.个体

43. 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 )型

A.滞后 B.结构

C.抵触 D.折扣

44.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 )水平。

A.民主化B.现代化C.民族化D.合理性

45.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 (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A.科学 B.民主

C.现代 D.竞争

46.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B.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

C.理想主义类型

D.哲学思辨类型

47.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48.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 )的又一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49.(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0. (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51(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2.(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 B.现实性

C.科学性 D.超前性

54. (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55. (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56. (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57.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 )系统。

A.计算机 B.科学

C.分析 D.政治

58.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 ),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整体化

59.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

A.地位 B.权重

C.影响 D.活动程序

60.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 ( )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 B.管理性

C.纪实性 D.真实性

61.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 )。

A.法制化 B.制度化

C.长期化 D.现代化

6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 )( ),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A.普遍性 B.共同性

C.不可分性 D.典型性

63.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 B.社会

C.国家 D.其他社会成员

64.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问题。

A.公共 B.集体

C.跨区域 D.群体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2、B3、D4、C5、C6、D7、A8、B9、D10、C

11、D12、C13、C14、B15、C16、A17、D18、C19、B20、A

21、B22、A23、C24、D25、A26、B27、A28、C29、B30、D

31、A32、B33、A34、C35、A36、D37.C38.D39.B40.A

41.D42.C43.D44.A45.D46.A47.D48.A49.B50.C

51.A52.C53.A54.D55.C56.B57.A58.A59.D60.B

61.A62.C63.D64.A

答案有错

上一篇:《公共政策概论》网考复习题之多项选择题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