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人类社会 进化过程 | 时间:2024-09-13 14:52

发布时间:2024-09-13 14:52

| 人浏览

【答案】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平时作业(三)及

一、 填空题: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得眠。垆边人似月,皓脘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 简答题:

1、简析杜甫《蜀相》一诗。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所在。颔联写祠堂的荒凉,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尾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艺术特点:(1)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2)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描述,勾画出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并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对诸葛亮的赞美、惋惜之情。全诗情景相生,互为表里,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悲壮苍凉的诗风。

2、简析温庭筠《菩萨蛮》:

主要描述了一位女子由懒起到梳妆到对感情渴念的过程。首二句通过“小山眉”上的残妆暗示了女子的懒起,以“鬓云”和“香腮雪”点明女子的美丽。紧接着描述女子慵懒的梳妆,并通过花面相映再次喻明女子的美丽。最后以女子低头看见罗褥上新贴的一对金鹧鸪暗示作结(即鸟成对,人独守)。全词都是细致的描摹,而没有女子主观感情的展露,读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推想才能由最后一句的描述中明了女子为什么懒起,为什么慵懒地梳妆。这种用词艳丽、描写含蓄细密的风格正是温词的主要创作特点。

3、简析韦庄的《菩萨蛮》:

写江南人物、景色之美,使“游人”乐而忘返;但其结束处却是有家不能回的悲情(韦是北方人,因战乱旅居西南),这与唐代末年离乱的现实是分不开的。前六句的极写江南景色、人物之美都是为最后两句抒思乡之情蓄势,即他乡越美,越无法割舍对故乡的怀念,而故乡的战乱破败也就越发让人揪心。全词不像温词那样揣度女性心理,抒他人之情,而是直接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内容明快晓畅、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疏朗,这是韦庄词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题:

1、试析梦浩然《临洞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此诗大致作于诗人游湘地,张说贬官岳州时。作者写此诗赠张丞相,希望得到他的引荐。诗中生动描绘了秋汛期间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委婉表达了自己急于求仕的心情。这是一首干谒诗,但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怀糅合在一起,使人不易看出干谒的痕迹。特别是前半首写景,不仅充分表现了洞庭湖动人气魄的气势和声威,而且借以象征唐王朝开明强盛的现实,为后半首的述志作了铺垫和暗示。此诗是孟浩然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

2、试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杜甫思想。

这首诗结合诗人个人的遭遇、感受和对人民的了解,表白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和忧世济民的执着意愿。并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一针见血地指出统治阶级骄奢荒淫的生活正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劳动人民的基础之上。同时联系他在骊山的所见所感,预示了一触即发的政治危机,倾泻出诗人无比深广的忧愤。诗人对唐代社会的弊病把握准确,诗人是历史的见证人和时代的先驱者,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十分鲜明的“诗史”性质。

四、材料题:

“天宝(唐玄宗年号)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至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唐德宗年号)中尚存焉。”(白居易原诗序)

“只‘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二语,已见宫人之苦,而杨妃(杨贵妃)之嫉妒专宠,足以致乱矣。女祸之诫,千古昭然。”(《唐诗别裁》)

结合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诗,谈谈你对“女祸之诫,千古昭然”这一评论的看法。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主题明确。作者在诗中以哀怨同情、如泣如诉的笔调,描述了上阳宫女一世幽禁在冷宫中的凄苦遭遇,反映了无数宫女青春和幸福被葬送的严酷事实,有力鞭挞了封建朝廷广选妃嫔制度的冷酷与罪恶,在客观效果上,具有揭露、控诉封建最高统治者荒淫纵欲、摧残人性的作用。


答案有错

上一篇:电大《现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三及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