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标准答案
【特别说明:相关题目答案都给出了参考资料,其中:"FP**"表示"金融学学习辅导手册第**页","P**"表示"金融学教材第**页";省略号"......."自己参照相关内容补全!】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词汇:
信用货币:(参照FP4)
存款货币:(参照FP4)
准货币:(参照FP5)
货币存量:(参照FP5)
货币增量:(参照P17)是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
货币制度:(参照FP26)
国家货币制度:(参照FP26)
国际货币制度:(参照FP28)
无限法偿:(参照FP26)
格雷欣法则:(参照FP27)
布雷顿森林体系:(参照FP27)
牙买加体系:(参照FP28)
外汇:(参照FP49)
直接标价法:(参照FP50)
间接标价法:(参照FP50)
铸币平价:(参照FP51)
汇率超调:(参照P45)指短期内汇率的调整幅度超出所需的新的长期均衡水平。
国际信用:(参照FP72)
债权融资:(参照P64)是指融资活动中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股权融资:(参照P64)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
企业信用:(参照FP73)
泡沫经济:(参照P70)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主要表现在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大幅度下跌,先暴涨然后是暴跌,暴跌后这种资产和商品的价格回复到基本价值。
商业信用:(参照FP92)
银行信用:(参照FP92)
消费信用:(参照FP92)
国际信用:(参照FP93)
利息:(参照FP111)
收益资本化:(参照FP111)
利率市场化:(参照P105)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 判断正确与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三.简答题:
1.答:(参照FP7-8)"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从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第一,货币是......。第二,货币是......。第三,货币是......。
2.答:(参照P9-10)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功能。其中,交换媒介功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①交换手段。②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指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这样货币就成为计算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唯一标准。③支付手段。价值贮藏功能指:货币只是价值贮藏的一总形式,货币贮藏价值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流动性,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货币究竟能在价值贮藏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还取决当时的客观经济环境。
3.答:(参照FP8-9)"几千年来,货币形式随着商品交换和......,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一般价值形态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占主导地位的时期。②从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的转化。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找到了适宜作为货币材料的金属来充当货币。③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纸币现钞和存款货币。近几十年来,信用货币的使用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钞、支票等形式向无形的电子货币形式发展。
4.(参照FP29-30)货币制度是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一般主要划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型。"这两种货币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相同的,它们都包含了以下的基本内容:①......②......③......④......⑤......⑥......"。这两种货币制度的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
5.答:(参照FP44-45)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依以来,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有三个特点:(1).......(2)......(3)......"。
6.答:一国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应该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稳定国际货币秩序,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在国际收支的失衡时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贸易的日趋频繁,国际货币制度由最初的国际金本位制至现今的牙买加体系,也不断适时变化,不断健全、完善。在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金本位制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致使其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下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建立到1974年崩溃所经历的30年时间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特别是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本身存在的诸多弊端也最终导致了被牙买加体系更替。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缺陷,因此,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7.答:(参照FP47第12、13、14、15条)
8.答:(参照FP90,FP95)"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第二......第三......"。"两者的关系可作如下理解:(1)......(2)......(3)......(4)......"。
9.答:(参照FP107第4)"国际信用具体形式包括:(1)......(2)......(3)......"。
10.答:(参照P92)"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剩余价值及其......从而使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的主要作用,在于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即各种有收益的实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四.论述题:
1. 答:(参照FP77第4)
2. 答:(参照P105-106)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采用高度集中的利率管制体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利率改革势在必行。为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率体制,我国利率市场化在改革进程中稳步推进。从1996年到2002年间,我国利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体见P106)。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发展的要求与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作业二
一、 解释下列词汇
金融风险:(参照FP131)
四行二局一库:(参照FP132)
货币经营业:(参照FP149)
商业银行:(参照FP149)
中间业务:(参照FP150)
再保险:(参照FP169)
证券公司:(参照P162)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财务公司:(参照P169)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支持国家重点集团或重点行业的发展。
金融市场:(参照FP184)
货币市场:(参照FP184)
资本市场:(参照FP184)
衍生金融工具:(参照FP185)
股票:(参照FP185)
债券;(参照FP185)
证券行市:(参照FP187)
股票价格指数:(参照FP187)
票据贴现:(参照P209)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票据承兑:(参照FP215)
再贴现:(参照FP215)
回购协议市场:(参照FP215)
证券交易所:(参照P234)是二级市场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二、 判断正确与错误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简答题:
1.答:(参照FP133第1)
2.答:(参照P118-120)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有:(1)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3)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4)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4)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3.答:(参照FP153第3)
4.答:(参照FP148第9)
5.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有:①保险公司;②投资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③信托机构;④融资租赁机构;⑤财务公司;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⑦邮政储蓄机构;⑧信用服务机构。
6.答:(参照FP171第1)保险的作用主要通过保险公司来发挥。"保险公司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2)......(3)......"。
7.答:(参照FP230第1)
8.答:(参照P245)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根据市场有效性程度的不同,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将资本市场分为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和强势有效市场三种。(参照P238)其中"弱势有效市场即市场上当前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半强势有效市场即资本市场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强势有效市场即资本市场的所有信息都已经......"。
四.论述题:
1.答:(参照FP217第(1))"货币市场有着资本市场无法替代的特点,交易期限短是货币市场交易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另外两个特征,流动......货币市场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货币市场稳定性高。" (参照P203)"货币市场的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这是货币最基本的功能。②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2.答:(参照P241-242)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是分析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生命周期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的状况对证券市场和特定股票行市的影响。(1)宏观经济周期行运行与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周期一般经历萧条、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从证券市场的情况来看,证券价格的变动大体上与经济周期相一致。一般是:经济繁荣,证券价格上涨;经济衰退,证券价格下跌。从实践看,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的提前量约为一个月到半年,证券市场走势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预警作用。(2)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政策工具的使用及政策目标的实现均会反映到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上。①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迅速地影响证券市场。②财政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具有持久但较为缓慢的影响。③汇率政策的调整从结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价格。(3)产业生命周期与证券市场。一个产业经历的由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演变过程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初创阶段(也叫幼稚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由于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和收益状况不同,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就会有较大差异。(4)公司状况与证券行市。①公司基本背景分析。公司基本背景分析主要包括公司获利能力分析和公司竞争地位分析。②公司会计数据分析。会计数据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一个企业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其所代表的经济活动。③公司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从财务数据的角度评估上市公司在何种程度上执行了既定战略,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工具有两种: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作业三
一、 解释下列词汇
国际收支:(参照P248)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际投资,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表:(参照P249)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国际结算:(参照FP258第23)
信用证:(参照FP259第29)
国际金融市场:(参照FP279第11)
套汇:(参照P285)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中央银行:(参照FP319第1)
超额准备金:(参照FP319第4)
清算业务:(参照FP319第6)
货币需求:(参照FP334第1)
恒久收入:(参照FP338第11)
流动性陷阱:(参照FP338第12)
外生变量:(参照FP356第3)
内生变量:(参照FP356第2)
派生存款:(参照FP357第12)
基础货币:(参照FP356第7)
货币乘数:(参照FP357第13)
货币均衡:(参照FP369第1)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通货膨胀:(参照P367)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参照P376)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参照P368)"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产生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二、 判断正确与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
三.简答题:
1.答:(参照P250)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以下部分构成:(1)经常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2)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3)金融项目。重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4)储备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基金组织所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以及其他债权。(5)误差与遗漏。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各个项目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经常是不相等的,其差额就作为净误差与遗漏。因此从这一意义出发,净误差与遗漏也属于平衡性质的项目。
2.答:(参照FP281第1)
3.答:(参照FP297第5,第6)(具体详尽内容参照FP302-303(三)、(四))
4.答:(参照FP343-345)
5.答:(参照FP342-343)"所谓'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分析的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一种状态。凯恩斯认为......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的意图就会落空。"我国目前不存在流动性货币陷阱。一个,我国现在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一些市场经济前提下的理论并不完全可以解释我国的经济现象;再者,我国现在可以通过宏观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市场货币需求。
6.答:(参照FP367第2)
7.答:(参照FP359-360第2)
8.答:(参照FP373-374第2)
四.论述题:
1.答:我国目前国际收支表现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就目前的情况看,形成我国现阶段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原因是复杂的,并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结果。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源于资本项目,经常项目顺差并不大,而且还趋于缩小。作为经常项目主要组成部分的进出口贸易顺差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1997年以来,资本项目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都是逆差,直接投资顺差不仅弥补了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而且使资本项目持续盈余。不过,中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也反映了国内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人均收入仍然较低的情况下,经济中出现了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资金供给相对过剩和中低档产品供给相对过剩等现象,这反映了经济结构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经济高速增长为持续顺差奠定了基础。②消费与投资不均衡发展导致经常项目持续顺差。③内外资发展不协调造成资本金融项目大量顺差。④结售汇管理的不对称致使外汇储备保持快速增长。国际顺差有利于继续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有利于继续保持国际资金对我国的投资信心,有利于保持足够的国际储备来调节干预国际交易。所周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稳定物价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无论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逆差或较大顺差,都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顺差也会对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冲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而汇率的波动又强化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的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积累大量国际储备得同时被迫夸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地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2.答:(参照FP322-323第3)
作业四
一、 解释下列词汇
货币政策:(参照FP389第1)
公开市场业务:(参照FP390第9)
货币政策时滞:(参照FP391第19)
金融监管:(参照FP406第1)
经济货币化:(参照FP426第1)
金融深化:(参照FP426第2)
金融压制:(参照FP426第3)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参照FP426第4)
金融创新:(参照FP426第5)
金融结构:(参照FP426第6)
金融中介比率:(参照P447)
融资比率:(参照P447)
二、 判断正确与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
三.简答题:
1.答:(参照P387,P389)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有:(1)稳定币值(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自1984到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事实上一直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这种做法符合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在把银行信贷作为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的情况下,货币总量控制与信贷投向分配都由计划安排,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这两个目标比较容易协调。但是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在大多情况下,这两个目标没能同时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确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得方针,能有效规避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因盲目于这个目的而孕育的风险隐患!
2.答:(参照P390)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要坚持:"(1)可测性。指中央银行......。(2)可控性。指这些指标......。(3)相关性。指该指标......。"
3.答:(参照P393-395,FP394第3)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2)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4.答:(参照P396-397)从199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嗲款规模、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日趋淡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逐步强化。
5.答:(参照P399)"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 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所决定。
6.答:(参照P406)金融监管主要有三个主要特征:(1)法制性。金融监管属于国家的法定制度,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都是通过立法程序确定的,是一国金融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2)系统性。金融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由监管的依据--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制--监管主体及基本运行机制、监管客体--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监管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确定的监管内容和采取的手段方法等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间存在有机联系,缺一不可,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3)社会性。有效的金融监管应该是一种社会性监管,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大监管体系及其良好的社会监管环境。
7.答:(参照P417)
8.答:(参照P434)金融压制对经济发展的阻滞表现在:"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业落后状态。"
9.答:(参照P436-438)
10.答:(参照P438-439)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表现在:(1)新型化。当代金融创新虽然与历史上的金融创新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而作的革新。(2)电子化。当代金融创新充分运用了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成果,把电子计算机和高科技通讯技术引入金融业。(3)多样化。当代金融创新的种类繁多、范围广泛是以往金融创新所难以比拟的。(4)持续化。当代金融创新自20实际50年代始高潮迭起,至今已持续40余年,期间几乎没有间断,创新活动一直十分活跃,其速度之快、成果之多也是空前的,至今仍未有低落的迹象。
四.论述题
1.答:(参照P400-40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当代各国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政策。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由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点,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货币政策调节还是财政政策调节,仅靠某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管理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他们的综合优势。一国政府同时利用两大政策敢于经济时,就会形成"松紧搭配",即松或紧的两大政策进行匹配运用。松紧搭配一般可以作四种组合:(1)"紧"货币、"松"财政;(2)"紧"财政,"松"货币;(3)财政、货币"双紧";(4)财政、货币"双松"。在这几种组合中,政府究竟采用哪一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要达到以"扩张"或"紧缩"目的,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均衡。
2.答:(参照FP428)
上一篇:《财税法规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下一篇:暂无